友站連結1

友站連結3

颱風

颱風消息. 04/13 06:00. 目前無發布颱風消息。颱風(英語:typhoon)是對發生於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的較強的熱帶氣旋的一種稱呼;相對應地,發生於大西洋及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稱為「颶風」(hurricane),發生於 ...颱風. 颱風強風告警 · 颱風警報 · 颱風消息 · 歷史颱風 · 颱風資料庫 · 暴潮預報 · 劇烈 ... 2024/12/13112年9月期間,本署位於台東縣海端鄉之紅石中繼站因受海葵颱風及豪大雨 ...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 台南市。 395350 個讚· 23025 人正在談論這個· 2 個打卡次。僅供學術討論之用,最終以氣象署為準颱風小編另提供客製化天氣分析報告媒體服務、 ...強烈颱風璨樹即將於週六來襲,請加強防颱準備. 中央氣象局表示,強烈颱風璨樹編號第14 號, 11日8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20.3 度,東經121.9 度,以每小時13公里速度,向北北西進行。未達警戒標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1小時累積雨量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24小時累積雨量.颱風是台灣常見的氣候現象,熱帶海洋因太陽直射造成海水溫度升高,水蒸氣散布在空氣中,濕度足夠且空氣對流作用旺盛的情況下,就會產生颱風。在臺灣,全年都有可能有颱風的侵襲, ...基本資訊. 影響期間:108年08月23日至08月25日 颱風強度:輕度颱風 七級風暴風半徑:150公里 單日最大累積雨量:627毫米 主要災區:東部、南部、 500 (mm) 、 8月、 第4類 ...盧碧颱風期間(8月5日)共有39處淹水災點,分布於雲林、高雄和屏東等地。0806豪雨期間(8月6日至8月9日),共有323處淹水災點,共影響臺灣西半部14個縣市,外島連江縣亦有淹水災情 ...各地對颱風的說法不同,1761年《重修潮州府志》收錄29種颱風的說法,包括回南風、落西風、蕩西風、奔龍、鐵風篩,1678年《 廣東新語 》亦收錄少量颶風的說法。 [ 7 ] 清末較常用為「颶風」,1922年 竺可楨 主張以「颱風」對譯typhoon,並在他擔任 中央研究院 氣象研究所所長時獨尊「颱風」一語,令「颱風」成主流。 [ 7 ] 據夏威夷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統計,1950年至2022年間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平均每年有26.5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生成,其中平均每年有16.6個達到中心持續風速64 節 的颱風標準 [ 6 ] 。出現最多颱風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颱風 (英語: typhoon )是對發生於西北 太平洋 及 南海 地區的較強的 熱帶氣旋 的一種稱呼;相對應地,發生於大西洋及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稱為「 颶風 」( hurricane ),發生於 孟加拉灣 的稱為「風暴」等 [ 1 ] [ 2 ] 。熱帶氣旋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要達到某個閾值才稱作颱風(較弱的熱帶氣旋只稱 熱帶性低氣壓 、 熱帶擾動 等)。不同氣象機構對該風速值有不同定義, 世界氣象組織 定為12級(即64 節 或32.7 米/秒 或118 千米/時 )。 [ 1 ] 中國氣象局 過去只用「颱風(級)」一詞表示熱帶氣旋的一個強度等級(12—13級,32.7-41.4m/s)而不指代熱帶氣旋本身,但為便於公眾氣象服務,自2013年起將強度達8級(17.2m/s)以上的熱帶氣旋直接稱作「颱風」(其中8—9級、10—11級的熱帶氣旋,世界氣象組織分別稱作 熱帶風暴 、 強烈熱帶風暴 );「颱風」自此既指達到熱帶風暴強度的熱帶氣旋,又可表示一種強度等級 [ 3 ] 。台灣和日本在日常稱呼中,亦將近中心最大風速達到8級(34 節 或63公里/時)以上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本條目所說的「颱風」,指的是達到熱帶風暴等級(8級)的熱帶氣旋。 國際上,世界氣象組織規定,當發生於西北太平洋(具體來說,是指東經18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太平洋洋面)或南海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強度時,由 日本氣象廳 負責根據 颱風委員會 14個成員國家或地區提供的《 颱風命名表 》對其進行編號命名 [ 4 ] ;若生成於其他洋面的熱帶氣旋移入西北太平洋洋面(一般只有東北太平洋的颶風),則只編號不命名(沿用該颶風原名)。這種熱帶氣旋的國際編號及命名是唯一的。此外,一些氣象部門有自己的編號或命名,如中國氣象局也會按照同一標準對熱帶氣旋進行編號,稱「國內編號」,可能與「國際編號」不一致 [ 註 1 ] ; 菲律賓 雖然作為颱風委員會成員為颱風命名表提供了名字,但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會在國內另給颱風命名。 「 颱風 」一詞被認為源自古漢語「 風癡 」,今 吳語 南支的 溫州話 、 台州話 仍稱「風癡」,而 閩南語 的「風癡」 音變 為「 風颱 」,傳入 官話 後語序顛倒為「颱風」。 [ 7 ] 「癡」意指「長久」,古語有癡雨、癡雲、癡風。癡風最早出處為1124年 徐兢 《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 》,「海道之難甚矣...又惡三種險:曰癡風,曰黑風,曰海動。癡風之作,連日怒號不止,四方莫辨」。 [ 7 ] 「風癡」在文獻中見於南宋《增脩互注禮部韻畧》,「颶風者,具四方之風也,永嘉人謂之風癡。」 [ 8 ] 。「風颱」最早出處是1566年潮州戲文《 荔鏡記 》載「風台過了,今即會(回)南」。 [ 7 ] 「颱風」在文獻中見於1688年《臺灣府志》 [ 7 ] 。部份閩南語把「風癡」俗寫作「 風篩 」。 [ 7 ]基本資訊 影響期間 :108年08月23日至08月25日 颱風強度 :輕度颱風 七級風暴風半徑 :150公里 單日最大累積雨量 :627毫米 主要災區 :東部、南部 、 500 (mm) 、 8月 、 第4類颱風路徑 、 輕颱 事件陳述 第11號白鹿颱風為2019年第三個侵襲臺灣的颱風事件,所幸白鹿颱風由原先預期花東之間登陸轉為臺灣南端屏東滿州鄉登陸,對臺灣西半部陸地影響程度降低。颱風警報期間主要強降雨區域發生於颱風接近時迎風面之東半部、東南部及颱風逐漸遠離後之東南部、南區地區。 應變期間(8月23日08時00分至25日16時40分)最大總累積雨量發生於臺東縣太麻里鄉金針山雨量站達712.0毫米、其他縣市最大總累積雨量為花蓮縣富里鄉六十石山雨量站達664.0毫米、屏東縣泰武鄉西大武山雨量站達598.0毫米,最大短時降雨及連續3小時、24小時、48小時最大累積雨量均發生於臺東縣太麻里鄉金針山雨量站,最大短時降雨發生於24日15時至16時達98.0毫米,短時強降雨相當驚人。連續3小時最大累積雨量發生於24日15時至18時達193.0毫米、連續24小時最大累積雨量發生於24日07時至25日07時達627.0毫米、連續48小時最大累積雨量發生於23日11時至25日11時達712.0毫米。 針對本次白鹿颱風事件,水利署透過氣象情資已先行掌握,提前於8月22日16時00分召開署內防汛整備視訊會議,希掌握颱風來臨前關鍵時間強化各項防汛作業。氣象局於22日16時30分召開前置情資研判會議,決議於23日05時30分發布海上颱風警報,經濟部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及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於23日08時成立二級開設。23日14時30分氣象局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經濟部水利署及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同歩提升為一級開設;25日08時30分氣象局解除海上陸上颱風警報,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及經濟部水利署同歩配合降為二級開設;颱風逐漸遠離,氣象局於25日11時30分解除海上颱風警報,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同步配合撒除開設;另經濟部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於25日12時00分轉換為白鹿颱風三級開設,降雨情形持續至25日下午逐漸趨緩,氣象局於25日15時55分解除豪雨特報轉發布大雨特報,應變小組於16時40分撤除開設。 白鹿颱風事件開設期間本署含所屬單位共16個單位成立災害緊急應變小組,計投入4,335.51人時之應變值勤人力,於高雄、屏東、花蓮及臺東等4個縣市內發布17則淹水警戒通報,另針對高雄、屏東及臺東等3個縣市發布11則水位警戒通報,其中臺東卑南溪鹿鳴橋水位站水位超過一級水位警戒,二仁溪高雄橋、崇德橋、卑南溪台東大橋、瑞源及高屏溪寶來二號橋水位站水位超過二級水位警戒、東港溪潮州水位站水位超過三級水位警戒。白鹿颱風事件之災中調查,在南投縣、屏東縣、花蓮縣及臺東縣等4縣市內共發生26處積淹水災情、屏東縣來義鄉發生1件水利設施受損事件,所幸均已順利退水且完成水利設施受損修補;抽水機調度部份計支援嘉義、臺南、高雄、屏東及花蓮等5縣市合計22台次大型抽水機進行抽水及待命作業;白鹿颱風事件應變概要資訊請參考圖1所示。 中央氣象局表示,強烈颱風璨樹 編號第 14 號, 11日8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 20.3 度,東經 121.9 度,以每小時13公里速度,向北北西進行。中心氣壓925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51公尺,瞬間最大陣風每秒 63 公尺,七級風暴風半徑 200 公里,十級風暴風半徑 70 公里。 110年臺南市北區砂包放置地點及數量地點:大豐里活動中心前空地、振興里活動中心右側空地、成功里福安公園臨時免費公有停車場、文成公園、裕民社區活動中心旁認養空地、文賢國中側門、區公所及光武運動公園等8處 ( 詳情請按我打開砂包放置地點連結 )